Lai Chi Man 黎志文
Skip to main content
  • Menu
  • 主頁
  • 生平
  • 作品
  • 展覽
  • 出版
  • 影片
  • 藝評
  • 聯絡我們
  • 繁體
  • EN
  • 简体
Cart
0 items £
Checkout

Item added to cart

View cart & checkout
Continue shopping
Menu
  • 繁體
  • EN
  • 简体
展览
  • 展览

低鳴的山水:再進入繪畫: 臺南市美術館

Past exhibition
2023年5月2日 - 8月27日
  • 作品
  • 介紹
  • 展覽現場
低鳴的山水:再進入繪畫, 臺南市美術館
觀看作品
開拓臺灣現代石雕藝術重要代表藝術家黎志文的創作,蘊含東方陰陽協和以及西方虚實建構的核心觀念,他比喻自己的創作思想路徑,如山水中的「水」不斷流動,以柔克剛。

黎志文參展「低鳴的山水:再進入繪畫」

2023.05.02 — 08.27

地點 | 臺南市美術館 2 館 展覽室 K 至 M

 

是否有一種繪畫可以接近巴哈(Johann Sebastian Bach)的無伴奏組曲(unaccompanied suites),一個人、一個聲部、不需伴奏,在同一個旋律蘊含著各聲部與和聲,創造精彩的對位;又或是比擬賦格: 那些生活中在意的情緒、思緒、感觸,在每一次創作中,雖然反覆提及卻又有變化,宛如主題與答題之間彼此追逐而產生張力?是否,能夠想像著作品彷彿散發著低鳴的聲音,相似森林裡的漆黑,神秘且無以名狀;又或是似乎發出了物體被細微摩擦的聲響,低調而凝鍊,宛若無人的夏日午後被風揚起的窗簾。是否,觀者有可能再以此感知與聯想進入繪畫?


大多的當代藝術創作方式緊扣著議題,著重有效的實踐、策略的布署、文化系統/歷史的連結,以及生產藝術的機制問題,但仍有一些藝術創作方式,專注觀視自身個體的內在生命經驗與作品之間的相互關係。而在後者的創作中,有些作品有著低沉而內斂的氣息,所表現的意圖與情緒明顯但又節制,看似平淡卻表現著「活在此刻」的當下意義,或許可以視為在當代紛雜的生活中,這類創作會是一種可能, 能讓觀眾將思緒沉靜,讓情緒放緩,可以再次凝視藝術、佇足作品前,讓作品引導視覺感官,進而聯想自身的生命經驗,喚醒敏銳的感知,察覺自身內心與外在天地。

 

「風景」一直是本館的展覽發展主題脈絡之一,本次展覽「低鳴的山水:再進入繪畫」期盼讓觀眾能在繁雜的生活、百花齊放的當代藝術中,給予觀眾一個較內觀、低頻、樸素的觀看選擇,關注藝術家如何持續的探索與觀照自身的內在風景與所創造的內在山水。

  • 藝術家動態 | 黎志文:臺南市美術館「低鳴的山水:再進入繪畫」
分享
  • Facebook
  • X
  • Pinterest
  • Tumblr
  • Email
回到展覽
Manage cookies
Copyright © Chatham Maison Archive Centre
網頁支持 Artlogic

provided by Chatham Maison Archive Centre

由漆咸居藝術研究與交流中心文獻庫提供

Send an email

This website uses cookies
This site uses cookies to help make it more useful to you. Please contact us to find out more about our Cookie Policy.

Manage cookies
Accept

Cookie preferences

Check the boxes for the cookie categories you allow our site to use

Cookie options
Required for the website to function and cannot be disabled.
Improve your experience on the website by storing choices you make about how it should function.
Allow us to collect anonymous usage data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experience on our website.
Allow us to identify our visitors so that we can offer personalised, targeted marketing.
Save preferen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