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在麗寶文化藝術基金會-彩雲藝術空間的雕塑個展,我挑選了「之間」、「山水」、「凹凸」等系列以及其他近年創作的作品,就是期待藉由大型辦公大樓這樣特殊的空間,能用屬於我個人文化背景的東方哲學語彙,與不同族群的觀眾產生對話,思考自身與環境,工作與生活的同時,激發出更多的火花及找到屬於我們的文化認同感。
石雕對我而言就好像一個認識了幾輩子的老朋友,有種莫名的熟悉感。十八歲就讀藝專時,第一次接觸石雕就無可自拔地愛上它,更成為一生的志業。或許石頭肌理的粗曠與我不拘小節的個性有些相應;也或許因為我信仰自然打從心底尊敬這個媒材,我總認為它不只是大自然的一部分,更可以說是時間與歷史的見證者。能在石頭上創作,彷彿承載在橫亙時空的文明之上,將情感和理念透過雙手的過程挖掘出媒材內在的生命力。
文字,不只是一個民族溝通的工具,也是文化的象徵和紀錄。六書中「象形」「會意」等漢字的構造系統理論,更成為我一生不斷追尋思考及鑽研創作的造型及符號。以虛實、形色、天然與人工的對比等等手法,及「象形」的概念遊走於具象與抽象間,並在「會意」形體結構的基礎下衍伸,碰撞出包括天地、上下、方圓、個人生命與環境宇宙等形而上的哲學關係。這樣的精神不僅陪伴我將近五十年的創作生涯,更是融入在每一件作品中。
同樣的主題在不同的年代,會使藝術家創作出不同造型的作品,而同樣的作品在不同的場域展出,也會激發出觀眾不同的思考。這次在麗寶文化藝術基金會-彩雲藝術空間的雕塑個展,我挑選了「之間」、「山水」、「凹凸」等系列以及其他近年創作的作品,就是期待藉由大型辦公大樓這樣特殊的空間,能用屬於我個人文化背景的東方哲學語彙,與不同族群的觀眾產生對話,思考自身與環境,工作與生活的同時,激發出更多的火花及找到屬於我們的文化認同感。
文字,不只是一個民族溝通的工具,也是文化的象徵和紀錄。六書中「象形」「會意」等漢字的構造系統理論,更成為我一生不斷追尋思考及鑽研創作的造型及符號。以虛實、形色、天然與人工的對比等等手法,及「象形」的概念遊走於具象與抽象間,並在「會意」形體結構的基礎下衍伸,碰撞出包括天地、上下、方圓、個人生命與環境宇宙等形而上的哲學關係。這樣的精神不僅陪伴我將近五十年的創作生涯,更是融入在每一件作品中。
同樣的主題在不同的年代,會使藝術家創作出不同造型的作品,而同樣的作品在不同的場域展出,也會激發出觀眾不同的思考。這次在麗寶文化藝術基金會-彩雲藝術空間的雕塑個展,我挑選了「之間」、「山水」、「凹凸」等系列以及其他近年創作的作品,就是期待藉由大型辦公大樓這樣特殊的空間,能用屬於我個人文化背景的東方哲學語彙,與不同族群的觀眾產生對話,思考自身與環境,工作與生活的同時,激發出更多的火花及找到屬於我們的文化認同感。